利津信息港免費為利津本地商家發(fā)布各類合法信息! 海量廣告位免費送!
利津信息港公眾號二維碼:
利津信息港免費為利津本地商家發(fā)布各類合法信息! 海量廣告位免費送!
利津信息港公眾號二維碼:
西閣晴暉
明樓月色
利津四門當中,出東門為水路,而其他三門均為旱路。而西門“朝京門”可以稱為利津縣的迎賓門,上級重要官員到利津巡視,本地官吏豪紳都要列隊到西門外迎接,而本縣紳士到州府公干也由西門而出。西門外、大道旁、古樹下,每日都要上演喜迎惜別的情景劇。明萬歷年間利津知縣周大年修甕城,加固城池,其他翁城都為偏門,獨西門為正門,可一窺東西大街全貌。城墻之上建有4角樓,12敵樓,西城墻之上巍然屹立5座敵樓,可見其倚重。門外官道三條,迤邐而去,一條通蒲臺、一條通武定府、一條通達京津。而西門之上的兩座城樓,恰似雙子座,比肩而立,勢沖云天。加之西墻之上角樓、敵樓、城垛、蔚為大觀。登樓遠眺,四方景致盡收眼底。落日余暉,夕陽返照,余霞散綺,城樓鍍滿五彩霞光,巍巍城閣愈顯生動,令人盤桓,不舍離去。西閣晴暉,為八景之一,章忠詩云:西閣孤高倚翠巔,等閑登眺趣無邊。陽光暗淡將晡景,鳥陣縱橫欲暮天。畫棟影隨殘照燦,朱簾色映落霞鮮。恨無指劍揮戈手,幾欲回轅興浩然。
明樓,即駐鶴樓。昔縣衙公署在老城西北隅,大門寬敞宏偉,大門之上建有譙樓,名曰“駐鶴樓”。城內民居時多卑隘,獨此樓高聳天際,勢吞海島。月明之夜,樓披皎色,與街道兩旁商鋪酒肆中若隱若現(xiàn)的燈光,互相輝映,相映成趣,增添了小城的韻味。明朝后期門樓傾圮,清順治年間重修,后屢有修葺。民國17年(1939年),縣長翦青芝在駐鶴樓舊址上建“中山亭”。1944年利津解放后,將中山亭改建為烈士亭,1946年6月落成。1969年7月渤海灣發(fā)生地震時,烈士亭倒塌。其后改建為燈光體育場。
舊景不復存,但從章忠《明樓月色》詩中,仍能品讀昔時之境:百尺危樓宿構成,收來月色十分明。晶光掩映欄桿碧,嵐氣依稀瑣闥清。極目望中海嶼小,豁情登處斗牛橫。南樓乘興思庾亮,更屬何人獨擅名?
岳宇秋風
岳宇,即城北關天齊廟,又稱東岳廟。
天齊廟是一座道教廟。相傳泰山神東岳大帝是掌管人間貧富貴賤、生老病死的神仙,又名“天齊神”。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于是,為泰山神修廟的風氣在各地興起。
位于城北關的天齊廟山門高大,殿宇輝煌,方圓廣袤,十分壯觀。寺院坐北朝南,前為山門,門內有鐘、鼓二樓及雄偉壯觀的天齊殿。殿內供有神像,除東岳大帝外,還有天齊娘娘、菩薩、四大天王等;東廊房北端有月下坐老像,過去求婚男女均到此叩拜;正殿的東側有子孫娘娘殿,是求子處。舊時,天齊廟的香火很盛,每年秋季有廟會,人山人海,熱門非凡。廟內則香煙繚繞,鐘鼓悠揚,磬聲回蕩,求神拜佛的“信男善女”絡繹不絕。
昔時廟宇臺基高崇,古樹參天,一派森嚴。廟檐之上串有銅鈴,微風吹動,即有清越之響聲,望去豁然開朗?滴跣轮居涊d,時人多憩此納涼,后古樹被颶風摧斷,此景不復存焉。
明朝舉人趙鑒作有《利津八景》詩,其《岳廟秋風》詩曰:岱廟層層貌象幽,鈴聲動處豁塵眸。松椿夾道蒼還翠,禽鳥依人去復留。云鎖空庭嵐氣濕,露凝荒砌玉光浮。就中佳致吟難盡,疑是蓬萊一小洲。
黌舍鐘聲
黌舍,即古學堂,學宮,指利津文廟。坐落在庠門首迤北,坐北朝南,規(guī)模宏大。初為元朝至元年間縣尹高謙亨建,后經(jīng)元明清三朝14次擴建修葺,成為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建有欞星門、泮池、“萬世宗師”坊,影墻上方鐫刻“萬仞宮墻”4個大字,主體建筑為大成殿和明倫堂等。學宮東南隅有一鐘樓,名“鳴鯨樓”,臺高修丈,架鐘其上,清曉鐘聲嘹亮,士子賴以警覺,全城能聞其聲。順治年間鳴鯨樓倒塌,知縣許養(yǎng)高曾移鐘于城西伏廣廟。民國年間文廟西廡一度改為學校,而后屢遭駐軍騷擾,日漸頹廢,日偽時期即成空廟。解放后曾用做酒店釀酒。至1986年全部拆除。
清康熙年間利津知縣李應甲曾有《利津八景》等詩作傳世!饵Z舍鐘聲》詩曰:長夜一醒塵土夢,曉鐘何事隔墻聞?圣賢原有棲身處,不在聲傳只在君。
海門春浪
海門即鐵門關,在大清河入?谔,遺址在今汀羅鎮(zhèn)前關村。金朝設立鐵門關,歷經(jīng)元明清時期,盛極一時,勝景迷人。尤其春潮泛波,浪卷云飛,云海相連,襟帶于利津之左,最為巨觀。
有金以來,大清河河門通暢,南北商船自渤海駛入河口,在此處卸載裝鹽。海篷南運,河帆西行,鐵門關乃漕舸經(jīng)泊處,漸漸成為槽運、海運的咽喉要地,設立關隘,派兵把守,規(guī)格不斷提升。至明洪武年間,置海防同知衙門,設千戶所,歸武定兵備道管轄。
康乾間,永阜大鹽場冠蓋山東,他處積鹽滯銷,這里河運通暢,停泊此處的鹽船以百千艘計,河岸碼頭上裝卸貨物的號子聲不絕于耳。大清河中的鹽船,一年要裝載五十多萬包食鹽,運往魯、豫、皖、蘇六十六州縣,發(fā)自鐵門關的運鹽船隊,最遠銷地可抵達亳州、阜陽、蚌埠、淮南。船隊在大清河口集結,列檣蔽空,桅桿林立,看上去就像是城郭一般。各地商賈流連往返,晉徽二省之鹽商鹺賈亦紛沓而至,鐵門關里既有民區(qū)又有官防,客店貨棧、茶坊酒肆,戲樓廟宇,當鋪藥店,公廨兵營、鱗次櫛比,逐漸向城外拓展,順河有路,住家逾千戶,大街交叉兩條,一條北去腰莊,一條西渡汀河。
黃河奪大清河而來,災禍驟降,從此海嘯河患連連不斷,永阜鹽場淹毀過半,鐵門關頻遭洪流損毀。清光緒后,黃河一年數(shù)決,到光緒十二年,鐵門關被黃河水淹沒,后屢經(jīng)水淹淤積,關址不復見于地上矣。沒有了永阜場,鐵門關精氣魂靈全無,沒有了大清河,鐵門關瞰河鎖浪皆空,實為大憾事也。張銓有詩嘆曰:“豐國場邊問舊營,前朝幾度設屯兵。至今明月荒城畔,鐵馬金戈夜有聲。”
關于鐵門關景觀,先人吟詠頗多,李應甲《海門春浪》詩曰:乘流鼓輯極滄溟,海漲春云入望青。曉月忽開千樹眼,五山煙島廠東扃。
古井甘泉
官灶城有七十二井,據(jù)傳城內諸水皆咸,惟獨城西南隅有一井清澈甘冽,時人賴以生存,被列為利津一景。
官灶城,也稱“禁垣”,其實就是國家的大鹽場。舊時鹽業(yè)由國家統(tǒng)一經(jīng)營,不允許普通百姓染指,固有“民不侵灶”之說。鹽,是人們離不開的生活日用品,銷售面廣,利潤大。據(jù)說古時利津最有錢的主,都是鹽場的老板或鹽商。于是,有些人就打起了鹽的主意。張銓就有詩言:“鹽砣萬點亂山尖,海泛防兵歲歲添。一夜西人席卷去,陽沾濱樂盡私鹽。”可見私鹽泛濫狀況的嚴重。禁垣,這一獨特的管理模式應運而生。官灶城,在縣城北七十里,也就是現(xiàn)在虎灘鄉(xiāng)一代。濱海鹽池,斥鹵之地,掘井即滲鹵水,甘泉難求。所以,浩茫鹽灘之上突然出現(xiàn)甘泉,人們該是多么欣喜!
李應甲《古井甘泉》詩曰:泉從山上瀉來清,鹵地難將冽水呈。為有淵源深百尺,濁流混處獨標名。
圣水靈池
圣水靈池瀕海,地址在去縣治百里一個叫換水坨的地方。相傳,在濱海斥鹵之中,潮汐往來之地,有一清泉涌出,甘而且洌,大旱不涸,大澇不溢。靈池旁有奇草,名重樓草。遇天旱取其水禱雨,很是靈驗,故人稱“圣水靈池”。
乾隆三十二年,春天無雨,至夏四月仍不見半滴雨星,時民皆懸耜,野無青草,眼看一年收成無望。知縣程士范乃命學博張本大撰《禱雨文》,親自率領同僚到圣水靈池取來圣水,供奉于龍王廟,并拜祈于階下。此時,風猛日烈,不見一絲云彩,人們都怕不下雨。誰知到傍晚,突見“海畔生云,雷電交作,澍雨滂沱,四郊沾足”,喜雨解旱,民眾無不歡欣鼓舞。過后,程士范專門安排,將圣水靈池周邊砌磚修護,并刻石立碑銘記此事,程士范親自撰寫碑文《換水坨禱雨靈驗記》,以昭神貺。圣水靈池以此更加出名。
李應甲《圣水靈池》詩曰:野靜山遙煙水渺,有龍蟠在靈之沼。政平人和雨露滋,閑對重樓龍不擾。
(本文插圖為于汝仁先生繪制)
提醒:打賞金額將直接進入對方賬號,無法退款,請您謹慎操作。
03/13/2022 10:43:21
利津信息港
東營市疾控中心發(fā)布疫情防控提醒(2022年3月11日)
01/29/2022 20:33:39
利津信息港
馬劍暢書法作品鑒賞
01/01/2022 18:48:01
萬通科技
利津信息港恭祝利津人民元旦快樂!
03/14/2020 18:31:39
利津信息港
加入國網(wǎng)APP繳費報修費用余額全知道
12/31/2019 15:23:22
利津信息港
利津第一家網(wǎng)上電子商城——萬通電腦
12/31/2019 14:10:03
利津信息港
這個年輕人,2019年感動了利津
12/30/2019 09:22:03
利津信息港
利津信息港恭祝利津人民元旦快樂!
12/16/2019 08:24:00
利津信息港
戲曲進村樂萬家,京韻藝術受歡迎
12/11/2019 09:10:57
利津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創(chuàng)智綠谷產(chǎn)業(yè)園建設中了,標準化工業(yè)廠房對外出租,大家可以隨時參觀
11/27/2019 09:23:06
利津信息港
世上所有疾病都是假象,讀完醍醐灌頂!
Copyright @ 2023 利津信息港-利津最大的綜合信息門戶網(wǎng)站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GMPS 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