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紀實通訊·絕品
《老爹的“愿望”》這篇人物紀實通訊,作者以濃濃的情、深深的意、真實的感、特別的孝,以敘事、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把民情、村情、家情、親情、國情、黨情高度融合在一起,以主人公終身為實現(xiàn)為民服務的崇高愿望而奮斗不息的人生軌跡告訴我們:老人的愿望,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時代的靈魂,時代的旗幟,時代的象征,是社會前進的不竭動力。愿這種精神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中,繼續(xù)發(fā)揚光大且永放光芒。
——題記
老爹的“愿望”
——記老農民、老黨員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原南宋鄉(xiāng)馮家村黨支部書記馮壽泉的人生軌跡
文/馮華(山東)
父母生養(yǎng)了我們姊妹五個,我是老大,如今都健在的老爹老娘已經(jīng)九十有余。特別是老娘身體比老爹還硬朗,自去年老爹身體有段時間不能自理,老娘說什么也不讓我們伺候,說:“只要我還能給您爹使喚,誰也不用,你們做好各自的工作,過好各自的小日子比啥都強。”可我們不忍心啊,畢竟年齡在這了。當年老娘為老爹有更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為父老鄉(xiāng)親服務,為家庭和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太多,但這里暫且不說老娘的事,只把老爹的平凡人生走出的不平凡的軌跡介紹給大家。
(九十歲的父親與九十二歲的母親合影留念。母親的口腔十年前動過大手術。嘴下巴明顯畸形)
大局為重的家國情懷
——令人敬仰
從去年九十歲高齡的老爹馮壽泉,因患腰椎病,加之感冒,身體虛弱,需要我們照顧才能起居。這不,因為疫情和天冷,已經(jīng)一個冬天沒有出大院了。
那天下午,風和日暖,老爹要到大門口看看他盼望多日的津濰高鐵東營黃河公鐵大橋施工進展到底啥樣了。
老爹雖然腿腳不好使喚,語言表達有障礙,但耳朵不聾,眼還不算很花,大腦清醒,精神矍鑠,勁頭滿足,不減當年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那股勁兒,推著小弟為他專門買的當拐杖用的活動車吃力地往前走,恨不得一步邁到施工現(xiàn)場看個究竟。九十二歲的老娘在后面還緊囑咐:“可別讓您爹走遠了,在大門口看看就行!”
(老爹在觀望公鐵大橋施工場景后回家)
是啊,老爹雖不知道自己還能和我們在一起多久,但明白年齡是不饒人的。他期盼的是公鐵早日開通,能坐在家門口,每天看著直達各地的列車從家門口路過,就是莫大的欣慰、享受、自豪和驕傲。
出了大院,他駐足眺望紅旗招展、車水馬龍,機器轟鳴的繁忙景象,連連點頭,欲說的話全掛在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津濰高鐵東營黃河公鐵大橋馮家施工現(xiàn)場掠影)
我知道,老爹的點頭和笑容,是在贊嘆國家的科技發(fā)達和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也是對公鐵早日開通的期盼。
是的,公鐵開通后,從老家到北京、天津,過去需要大半天的長途公交旅途,至此,只需要一個小時就到了,況且四通八達。聽兒子說,以后從青島坐高鐵去北京,他就能從車窗里看到老家的宅子。那種愜意和對家鄉(xiāng)及親人們的眷戀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
聽說村里因公鐵占地拆遷了不少住戶,老爹還想去看看這陪了他一輩子的一草一木,寸土磚瓦。我擔心老爹累著,決定改天再陪同他去走走,看看時過境遷、計劃不如變化快的搬遷后的原址。
老爹使勁地望著那片高低不平的廢墟,心潮起伏,思緒萬千,久久不肯離去。從他發(fā)出的唉嘆聲和布滿淚水的眼里,那種說不出的滋味和感覺,也讓我禁不住的淚水奪眶而出,特別是他斷斷續(xù)續(xù)的自言自語“國家——社會發(fā)展——需要——值”, 讓我對老爹的人格形象更是肅然起敬!因為一個“值”字,閃爍著一個普通農民的純真質樸、忠厚善良的光芒,體現(xiàn)出了一位老書記顧全大局的可貴家國情懷,道出了一位老黨員公而忘私的內心精神世界。
(馮家村搬遷戶原宅廢墟一隅)
我明白老爹的懷舊心理,理解老爹對過去的留戀,因為這是他親自規(guī)劃了大半輩子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安居樂業(yè)的家!此刻,見老爹臉上布滿滄桑的容顏和顫顫抖抖的身軀,不由自主地讓我們想起了老爹在村任職時的平凡歲月。
永葆本色的為民服務
——初心不變
今年,老爹已經(jīng)光榮在黨六十五年了。別看他沒有文化,但卻干了三十多年的村黨支部書記,在大會上講起話來,不論是傳達上級會議精神,還是現(xiàn)場匯報發(fā)言,思維敏捷,重點突出,條理清晰,頭頭是道,根本不像是個大老粗。那天老爹夜里做夢,我還聽到他在為村民“這個……這個”地講話呢!
(父親光榮在黨五十年紀念章)
俗話說 “好馬出在腿上。好漢出在嘴上”。可我老爹說得好,做得更好。他意識超前,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從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到政體改革后的鄉(xiāng),一路走來一路歌,樣樣工作跑在前,如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村集體副業(yè)運輸隊、油坊及電視、電燈,耕地、加工機械化、農田水利電氣化,還有小學、業(yè)余教育、衛(wèi)生醫(yī)療、體育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走在了全縣乃至全地區(qū)的前列,是公認的老先進。尤其是組織的給勝利油田拉土的小毛驢車隊、開辦的糧油加工坊等,不但支援了油田基本建設、增加了社員的經(jīng)濟收入,更重要的是通過以副養(yǎng)農,壯大了集體經(jīng)濟,改善了群眾物質和文化生活,就是現(xiàn)在回憶起來,仍然如歷史翻篇,歷歷在目,留連忘返,幸福滿滿。
同生一塊土,對比兩重天。別村里的孩子上學是黑窩子土臺子,而我們村則是紅瓦房木桌凳;別村里夜間黑燈瞎火路難走,家家戶戶煤油燈,而我們村則是各家各戶電燈亮,大街小巷如白晝;別村里是牛拉犁子人翻地,而我們村則是鐵牛耕地人操作;每到晚上,周圍村的人們都到我們村來看電視,觀籃球賽,看排練和演出文藝節(jié)目,到圖書室來學習、吸收科技知識和文化精神營養(yǎng),內容豐富,生活多彩,熱鬧非凡,如同城里一般……這一樁樁、一件件、一幕幕讓人耳目一新的親眼目睹,成為當?shù)厣鐣髁x新農村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實實在在的享受,令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們望塵莫及,羨慕不已,刮目相看。因而,當年因為窮得出名,好多帥小伙都說不上媳婦,被流傳多年的“馮家書記馮壽泉,領著光棍一個連”的流行順口溜也就成為了歷史。
俺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爹作為站起來的建設者,富起來的引領者,強起來的見證者,是國家逐步走向繁榮富強的印證,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標志,是當年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是老爹帶領村支部一班人與大家齊心協(xié)力奮斗拼搏的結果。
(當年大隊班子合影前排右即父親)
總書記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成就和榮譽的背后,滲透著老爹舍小家顧大家付出的辛勤血汗,贏得了父老鄉(xiāng)親們的關心和愛戴。一些在外工作的鄉(xiāng)親,每逢回家串門,總會問起老爹,聊天中也自然提及當年村里紅紅火火的情景,他們不禁為老爹的無私奉獻而津津樂道,嘖嘖稱贊。
我們甚為老爹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非凡業(yè)績拍手叫好,當兒女的感到無比的榮耀,也正是老爹的這種執(zhí)著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和鼓舞了我們下一代。
老爹1958年入黨,1959年就因聞名的“花果之鄉(xiāng)”種植的棉花和花生雙超國標,作為正式代表出席了山東省農業(yè)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大會,親自聆聽了時任省委第一書記舒同作的重要報告,受到了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獎勵。遺憾的是1992年省里落實山東省農業(yè)勞動模范政策,因個人證件丟失,檔案管理部門因機構變革和行政區(qū)劃幾經(jīng)調整,所存原始參會人員材料證據(jù)不好查找,成為了一個準“山東省農業(yè)勞動模范”。
(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舒同接見群英會代表合影留念o前排左起四即父親)
(因父親的獎狀遺失,此以郯城縣朱村獎狀照片為樣本。俺村的獎狀書曰“獎給農業(yè)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沾化縣五莊人民公社馮家生產(chǎn)隊。是被毛澤東主席贊譽為“馬背書法家、黨內一支筆”的舒同親筆書寫)
為老爹沒有享受勞模的榮譽,我們做兒女的也曾想幫他去找一找,以了去我們內心的虧欠。但他識大體,顧大局,不抱怨,不計較個人得失,說:“共產(chǎn)黨員就是要不忘初心,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別給組織上添麻煩!” 老爹幾句樸實且誠直的話語,折射出了他終身為此奮斗不息的愿望和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擔當。
老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從崗位上退下來后,共產(chǎn)黨員不忘初心的本色沒有變,踐行為民服務的愿望始終沒有止。
“有一份熱,發(fā)一份光” 是老爹的口頭禪。村支部組織黨員活動,只要身體力行就積極參加。有一年秋天,連續(xù)動了兩次剖腹大手術,險些丟了性命 ,出院時大夫再三囑咐,一定要注意休息,預防感冒,以防復發(fā)。出院那天,正好村支部下通知開黨員會,老爹非要參加不可,我們說啥也沒有把他攔住。村班子有重要事項決策,也離不了他的身影…… 黨員們說:老書記到了場,決策有底氣!執(zhí)行有力量!
(慶祝建黨百年馮家全體黨員合影o父親前排右五)
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
——有口皆碑
廉潔無小事,防微才杜漸,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老爹深知,要想讓自己成為群眾放心滿意的帶頭人,必須從自身從嚴做起。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縣電影放映隊來鄉(xiāng)下放電影,大隊干部陪吃陪喝是小事一樁,可作為一向清正廉潔的老爹來說,那可是原則問題了;如果說要陪的話,只能是在放映前,大隊里有重要事情需要借機向社員們講話時,才委托班子的一位成員陪著吃頓飯,這就形成了一種規(guī)矩,并在后續(xù)領導班子中得到了延續(xù)。
有一次我的一個親戚來油坊換油,當事人為了送個人情,故意把秤桿抬得高高的,讓親戚看出面子來。此事讓老爹知道后,專門找他進行了教育:“做人要誠實,筆桿子要端正,秤桿子要公平,不管是誰,要一視同仁,不能…… ” 老爹的一番誠懇的談話,說得他五體投地,口服心服。
上世紀七十年代社會招工比較多,大隊干部優(yōu)先安排自己的子女也未嘗不可,可俺姊妹五個沒有一個沾上光的,指標都照顧了孤兒和其他符合條件的青年。村里找電工、民辦教師、拖拉機手,副業(yè)上用人等,任人唯賢,按照思想表現(xiàn)、學歷和能力擇優(yōu)任用。老爹明白,如果開了后門口,假公濟私,勢必會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必須嚴以律己,做事給自己留后路,他說:“不然三貓瞪著六個眼,不公不道鬧意見,只有留著嘴說別人,往后工作才能好開展。”
老爹不但嚴格要求自己,對我們兄弟姐妹們要求也很嚴。大妹妹說:“看到人家在地里折甜棒,饞得我流口水,也不敢去折一塊吃。” 是啊,麥收時,社員們在工歇時間,順手搓把青麥子吃,有的甚至看周圍沒有人帶回家。有一次,我也有些心動,在別人的勸說下也掐了一把。老爹發(fā)現(xiàn)后,執(zhí)意讓會計扣工五分,見會計不肯,就批評他說:“集體的財產(chǎn)如果都隨便私拿,成啥體統(tǒng)?必須公事公辦,誰也不能例外!”會計見老爹很堅決,最終兌了現(xiàn),老爹還在社員大會上公開作了自我批評,起到了罰一儆百的作用。
“己不正難正人,上梁不正下梁歪。”老爹任職三十多年,始終以此作為鏡子來檢點、規(guī)范、約束、警示自己的行為,從而教育和影響了大小隊干部。大家說:“干部站得正,群眾干勁增,有這樣的好帶頭人俺就放心了。”
“為父老鄉(xiāng)親服務不能摻半點假。” 是老爹一位老黨員發(fā)自肺腑的感言,也是他廉潔奉公、實心實意為民服務愿望的真實寫照。
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昂揚斗志
——難能可貴
干事創(chuàng)業(yè)是干字當頭,創(chuàng)字領先,勇于做他人不敢做的夢,并為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而開拓進取,奮力拼搏,事才能干成,業(yè)才能創(chuàng)就。這方面老爹做到老了。
重構“花果之鄉(xiāng)”夢,以副養(yǎng)農,多種經(jīng)營,進一步壯大集體經(jīng)濟,讓父老鄉(xiāng)親們過上富足溫馨、美滿幸福的生活,是老爹夢寐以求的愿望。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們原燈塔鄉(xiāng)以“花果之鄉(xiāng)”著稱,這里十里八鄉(xiāng),春天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五彩繽紛,景色迷人,來人吸著新鮮而清香的空氣,哼著悠悠的小曲,留戀忘返。秋天這里碩果累累,各種果子飄來的芳香從老遠就能聞到,人們邊品嘗邊贊美,那簡直就是一個絕!
一九六九年冬,老爹和黨支部一班人開始謀劃借原“花果之鄉(xiāng)”名,打造馮家“百畝果園”之夢的藍圖。
俺村人均土地從歷史上就不過一市畝。因此,在不影響農作物種植面積的前提下,發(fā)展果業(yè)生產(chǎn)是一個難題。于是老爹就和班子成員商量研究,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現(xiàn)有條件,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的最大化。
只要有恒心,夢想就成真。班子決定把圍繞村一公里約一百余畝地,其中包括老宮家干渠兩邊的渠崖和與渠崖相連的村北成片的土地,作為果業(yè)種植基地,并實行科學種植,果糧間作。
決策確定后,實施是關鍵。那年頭,單位集體經(jīng)濟大多不富裕,幸好俺村集體副業(yè)項目多,經(jīng)濟來源比較穩(wěn)定。解決了種苗、肥料、種子等問題。老爹親自帶領兩個技術員,前往外地購買了具有特色品質的六百余棵杏、桃、蘋果、大棗等樹苗,另外還提早育了一畝果秧。為不誤時節(jié),搶時間,爭主動,黨支部于正月十五前發(fā)動群眾動工,苦戰(zhàn)二十多天,出工一千五百多個,動土三千余方,使得土地整平,肥料充足,排灌通暢,五千多棵果樹苗保質保量地種植在了百畝果園上。
俗話說,“桃三杏四梨五年”。經(jīng)過管理人員辛勤栽培,三年后次第開花結果,昔日的花果的芳香又回到了故鄉(xiāng),間作的小麥、大豆及西瓜還有各種蔬菜也喜獲豐收。當社員們每每分享到這辛勤勞動換來的果實時,內心那種甜蜜滋味就甭提多美了。
“果農間作”的成功,也迎來了不少兄弟單位的領導前來參觀考察學習,公社黨委在馮家召開的以副養(yǎng)農、多種經(jīng)營現(xiàn)場會上,對俺村成功經(jīng)驗作了充分肯定,并在有關媒體進行了宣傳推廣。
天有不測風云。一九七六年,一場不可抗拒的澇災,給果園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一九七八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果園也隨即分到了農戶。至今已有四十五年了,有不少村民,仍然還在自己的庭院里,精心管理著當年移栽過來的果樹,且繁衍生息,代代相傳。
昔日不毛地,堿地變良田。這里經(jīng)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連年大澇,土質堿化日漸嚴重,全村占三分之二的土地幾乎種啥啥不長。老爹與黨支部一班人為解決人們吃飽吃好的問題,對400多畝鹽堿澇洼地,發(fā)動群眾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洗堿運動。利用大秋后和冬季農閑時節(jié),發(fā)揚大寨戰(zhàn)天斗地精神,大搞農田改造水利基本建設,不惜人力、物力、財力,整平土地,連方成片,反復用黃河水洗堿排堿,精心繪制了一幅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田園美景。采取收了稻子種小麥一年兩季的換茬種植模式,兩種作物單產(chǎn)均在八九百斤以上,既改變了土壤充分和單一的糧色,又滿足了群眾多樣化生活需求。
堿地變金田的可喜變化,父老鄉(xiāng)親們嘗到了甜頭,從內心里知足,在自編自演的山東快板里這樣贊揚道:“科學種田就是好,感謝黨的好領導。過去堿地變良田,社員心里比蜜甜!”
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時代共存
時代造就人格,環(huán)境影響人生。新中國毛澤東思想哺育下成長并形成的焦裕祿、雷鋒精神,是時代的強音和時代的象征,特別是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影響了我們一代代,老爹就是那個時代精神的一個縮影。
那年月生活條件差,上級經(jīng)常派人下來檢查指導工作,如果遇上天氣不好或過了機關飯時,到我們家吃飯是經(jīng)常的。有沒有吃的是另一回事,光燒水做飯就挺麻煩的;特別是夏天,誰也不愿意上伙房里鉆,可母親是躲不過去的。為既賠工夫又賠東西,老娘沒少和老爹吵嘴,可老爹情愿自己賠上,也從不讓公家報銷一分。
1957年,老爹因工作出色,被上級調往大社去任大隊長并兼任本村黨支部書記。擔子子比以前更重、工作更忙了的老爹,白黑不在家,一心撲在工作上,家庭事務就落在了老娘等家人的肩上。有一事后來我們才得知,大妹妹出生不過幾天,小偷知道老爹被臨時派往外地工作不在家里住,半夜里撬開房門,把最值錢的兩床被子和褥子偷走了。至今老娘說起來,還帶著無奈和埋怨。
同年,沾利合并后的沾化縣的一個村,因解放前遺留的歷史問題比較復雜,敵對勢力活動猖獗,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很難在這里得到貫徹落實,群眾工作很難做。政府也曾派人前往解決,但由于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都中途退卻了。為了解決這個老大難,上級決定派正在大社任職的老爹和兩個脫產(chǎn)干部前去駐村。進駐后情況果然如此,晚上睡覺就時常有人往屋里扔磚頭砸門窗,弄得他們心神不定,不得安寧。兩個脫產(chǎn)人員住了幾天,就以家庭離不開為由回單位了。此間母親正在月子里,我和弟弟又很小,更需要人照顧,老爹借此回單位也足能說得過去;但他又一想,上級委派是組織的信任,共產(chǎn)黨員在組織需要的時候,知難而退,一對不住黨的培養(yǎng),二違背了入黨時的愿望,老爹拿定主意,不能當逃兵。他向組織上匯報情況,加強駐村工作力量,優(yōu)化工作方案,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平和了這個解放后懸而未解的老難題,年終老爹被評為模范共產(chǎn)黨員。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這是那個年代干部行動的指南。老爹一心撲在工作上,工作再忙,只要有空就參加集體生產(chǎn)勞動,從公社開會回來一看時間挺早,就與社員一起到地里干活;計劃生育為了好做群眾工作,他帶頭第一個結了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俺村也是率先實行了生產(chǎn)責任制;市場放開后,全縣第一個恢復了集市貿易市場,老爹也是全鄉(xiāng)第一個去工商稅務部門登記,搞起了個體布匹批發(fā)與零售,從而帶動了全村個體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常言道:“公生明,廉生威。”老爹一輩子為人正直,廉潔自律,辦事公道,群眾威信高,說話有信仰,業(yè)績不平凡,如歷年的縣、公社水利工程、三秋大會戰(zhàn)、計劃生育、集資交公糧等,都完成在其他村的前頭,特別是公社“三秋大會戰(zhàn)、農田水利工程現(xiàn)場會”時常在俺村召開,是不倒的生產(chǎn)、施工優(yōu)勝紅旗單位。
老爹啊,您的愿望是您兒女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前進路上的方向標;是我們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征程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在您有生之年,兒女們崇敬您、愛戴您,孝敬您,傳承您的紅色基因,是我們的光榮和福氣。今借助媒體把這篇文章公開發(fā)表,以示兒女們對您的一片真誠的孝心,同時也是給您送上的一份您最喜歡的精神禮物。我們愿老爹、老娘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讓我們永遠有個回家看看的娘家!
(完)
【執(zhí)筆人簡介】馮華,黨員,山東東營人。1955年1月出生。副高職稱,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獲得山東省政府和東營市政府社科最高獎、東營市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精品工程獎多項。在《中國人大報刊資料中心》《中國農村教育》《當代教育科學》《經(jīng)濟研究導刊》《大眾日報》《青年文學家》《小說快報》報刊、雜志及中國作家網(wǎng)、中國政府網(wǎng)、中國報道雜志網(wǎng)發(fā)表各類體裁文章數(shù)百篇。2000年應邀參加了中共中央《求是》紅旗出版社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慶祝建黨八十周年《鮮紅的黨旗》出版座談會。
組織架構
首席顧問:譚五昌
顧 問:祁人 大 衛(wèi) 唐成茂
夏敏 畢福堂 靈巖放歌
霍瑩 張火炎 曾春根
主 辦:作家 · 新視野雜志社
協(xié) 辦:山西創(chuàng)奇藝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社 長:吳光德
副社長:吳 莉 孟憲梅
新媒體網(wǎng)絡運營部:孟新龍
新聞中心:杜蘭特
記者部:石秀萍 高雄健
市場部部長:
傑森(美國) 盧。ㄏ愀郏
廣告發(fā)行部部長:翟換靈(香港)
宣傳部部長:
(國際)鐘佩敏(美國)
(國內)馬玉濤
新加坡發(fā)行組稿站站長:舒然(新加坡)
編輯出版:作家新視野編輯部
總 編 輯:山雨歇
主 編:陳勇
副 主 編:楊俊
編 輯:孟憲梅 吳莉 孟新龍
海外編輯部:
主編:韓舸友(美國洛杉磯)
連續(xù)性出版期刊號:ISSN 2709-8087
準印許可證號:京新印外準(2021)第0199號
作家·新視野官方網(wǎng)址:http://www.zjxsyzz.com
投稿郵箱:zjxsysg@163.com
作家新視野
與你分享文字的樂趣
第1647期微刊制作
孟新龍
戳閱讀原文,了解網(wǎng)站資訊
提醒:打賞金額將直接進入對方賬號,無法退款,請您謹慎操作。
下一篇:最后一頁
06/05/2023 17:44:18
利津信息港
【絕品】紀實通訊 o 老爹的“愿望” || 總第1647期
04/21/2022 21:55:26
利津信息港
事業(yè)編制!山東利津·鳳凰城引才45名!
04/14/2022 20:54:20
利津信息港
利津縣中小學、幼兒園全面恢復線下教學
04/13/2022 15:04:10
利津信息港
利津:科技賦能保護耕地 全力保障糧食生產(chǎn)
04/12/2022 09:08:12
利津信息港
東營4月14日全面恢復線下教學
03/26/2022 21:08:38
利津信息港
利津縣婦聯(lián)協(xié)同縣巾幗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聯(lián)盟慰問防疫“英雄”
03/25/2022 10:58:00
利津信息港
關于開展利津縣第三輪全員核酸檢測實戰(zhàn)演練的公告
03/24/2022 20:32:17
利津信息港
關于對縣城城區(qū)進行預防性消殺的通告
03/22/2022 20:49:01
利津信息港
東營市利津縣第一實驗學校舉行線上升國旗儀式
03/22/2022 20:27:32
利津信息港
【疫情防控 市場監(jiān)管在行動】致全市餐飲服務單位的一封信
Copyright @ 2023 利津信息港-利津最大的綜合信息門戶網(wǎng)站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GMPS v9.